

HY—0103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仪是根据行标SH/T0103要求制作,用柴油喷嘴剪切安定性试验仪测定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
含聚合物油在一定的剪切速率下通过柴油喷嘴时会引起聚合物分子的降解,导致试样的运动粘度降低,用粘度损失百分数表示含聚合物油的机械剪切安定性。
控制电源: AC380V 50HZ 3KW
电机电源: AC380V 50HZ 1.1KW
制冷功率: AC220V 50HZ 400W
加热功率: AC220V 50HZ 800W
本仪器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由PID温控表控制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从而对剪切中的油温进行精确控制。
1 开箱后,应先检查仪器及配件是否齐备、完好。安装时,将剪切器安放在左侧,控制器安放在右侧。
2 拧下立柱后边盖板的4个固定螺丝,打开上下两块盖板。
3 将固定冷却器和量筒的两个托架和两个夹子从前往后插入固定孔,端平托架和夹子调整好位置后,用M8的螺帽锁紧。将冷却器和量筒固定在托架上,用硅胶管联上冷却水管及量筒到油泵的进油管。冷却器下端的接口接进水管,上端的接口接出水管,这样的接法使冷却器的水是满的。再盖好上下两块盖板。
4 将1000ml烧杯座在底台上,将冷却器下三通塞右侧的旁路管用塑料管引伸到烧杯中。
5 将温度传感器插入量筒中,传感器用螺母固定在支架上,插头安装到立柱侧面的插座上。
6 将两个不锈钢花瓣形分配板分别平放到储液槽和冷却器的上端口处。分配板的作用是使油沿着玻璃侧壁流淌而不起气泡。具有消除气泡的作用。
7 将底座后部的插座和控制器后部的插座联上联线。最左侧的5芯线为三相四线制的电源,旁边的是电机的3相电源380V,右侧2个小的三芯的是量筒中的油温温度传感器,四芯的是电机计数器的传感器。
8 将底座后部的水管接头和控制器后部的水管接头连好水管后,通过控制箱上盖的注水孔向水箱注蒸馏水,水没过冷凝管即可。(未注水以前不能通电,防止烧坏加热器。)
9 控制器后部的电源插座联上三相四线的电源(应有零线或中线)。向上打开控制箱后面的空气开关,控制器送电,油温检测表显示检测到的油温。
10 按一次绿色“水泵启动”按键,观察冷却器内水的循环方向,应由下向上循环,否则颠倒后面的水管位置。
11 按一次绿色“测试启动”按键,电机开始工作,然后按一次红色“测试停止”按钮,电机停止工作,油泵不泵油。观察电机的风扇转向(从电机向泵的方向看),应该是逆时针方向,否则调整三相电源的任意两根相线,使电机的风扇转向是逆时针方向。
12 油泵是否工作也受计时控制表控制。
计时控制表设定了一个时间值(分/秒),按下“测试启动” 按键,电机开始工作,时间到了,计时控制表控制柴油泵停止工作。
13 面板上的红色“复位”键将计时控制表和计数控制表的上次工作的时间全部清零(这块表具有掉电保持功能,所以每次测试前都要按一次面板上的红色“复位reset”键)。
温控表的使用:
按“水温启动”按键仪表通电后,上排PV显示测量值(浴温),下排SV显示设定值。有“SET”(设定)“ ∠”(移位)“∧”(加数)“ ∨”(减数)3个键。按“SET”键一次, 用“∠”移动键改变下排SV显示设定值的闪烁的数字的位置,可以用上下键改变数值。改好设定温度后,按“SET”键确认。设定温度的工作结束。温控表控制加热器断续的工作补偿冷量,达到恒温的目的。
如果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温控点改变较大,使得控温精度不准确,可以按住“SET”键5秒以上,再按“SET”键数次,使仪表的上排显示AT,下排仪表显示“OFF”,用“∧”(加数)“ ∨”(减数)键将“OFF”改为“ON”,仪表重新整定PID控温参数,按住“SET”键5秒以上,使仪表进入测控状态,PV上排显示浴温,当AT指示灯灭了,再升降温3个回合,控温表将适应新的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准确恒温。
按“水温停止”按键,温度仪表断电。水槽中的加热器不工作。
按“水泵启动”按键,高压磁力泵工作,为冷凝器提供恒温的冷却水。
按“水泵停止”按键,高压磁力泵停止工作。
按“制冷启动”按键,制冷压缩机持续工作,将冷凝水降温,水温控温表控制加热器间歇工作,将冷凝水加热以达到恒温的目的。
按“制冷停止”按键,制冷压缩机工作停止。
取样(SH/T 0103-98摘要)
9.1 每次试验大约需要600mL的试样。
9.2 试样在加入试验装置之前,室温下应外观均匀,没有任何可见的不溶物质。
9.3 在试验之前,应清除试样中的水和不溶物质,否则会出现过滤筒堵塞和喷嘴损坏的情况,过滤筒堵塞可通过压力的瞬间增长进行观测,不溶物质进入剪切区域会缩短喷嘴的寿命。
仪器校正
10.1 调节喷嘴
10.1.1如使用新的或未经校准的喷嘴,应适当地调节喷嘴支架中压力弹簧与喷嘴的位置。最终使喷嘴的开口压力为13.0 MPa。如果喷嘴已经通过RL-233参比油进行校准,调节喷嘴开口压力至预先校准的压力下,但必须在13.0 MPa~18.0 MPa之间。(可以将泵与电机之间的护罩取下,用手盘着联轴器向喷嘴打压,压力表压力突变的最高压力就是喷嘴的喷油压力。油就是试验用油。一般认为这个不连续的压力为静压,电机转动后产生的压力为动压。)当正常开车试验时,如果测试油样粘度较大时,压力表指示会偏高,如果测试油样粘度较小时,压力表指示会偏低,这是正常现象。动压和静压是不一样的。
调整喷嘴喷油压力的方法:打开喷嘴支架总成后面的溢流管支架帽(图中15),从仪器面后向前看,先逆时针松开缩紧螺丝帽(图中16),再调节压力。用一字口螺丝刀调一字口的顶丝(图中17),顺时针调节,压力变大,逆时针调节,压力变小。调好后,再锁紧螺丝帽(图中3)锁紧,使压力不再改变。
10.1.2 在试验装置上安装喷嘴和喷嘴支架,喷嘴应紧密地安装在雾化室上,以防止喷嘴外表面周围的试样泄漏。
10.2 测量残留死体积(Vres)
10.2.1 系统内残留的、排不出的试样的死体积是指贮液槽出口的三通活塞到喷嘴孔(图A.1中1)之间的体积(不包括雾化室的体积)。如果死体积是已知的,则转至10.3。
10.2.2 测量残留死体积时,启动泵,排净前次试验的试样。
10.2.3 拆下高压管线(过滤器下端的接头和泵的出油口接头,泵的进油口接头),并排尽试样;卸下泵回路末端的活塞,放出残留在泵中的试样,打开雾化室开关,排出其中的试样。
10.2.4 重新组装系统并关闭所有出油口,(关闭压力表阀,2个分配板都不安装,不放温度传感器,雾化室底阀关闭)。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应接在其下的贮液槽上,调节贮液槽三通活塞的出口位置,使贮液槽的油不能外流。
10.2.5 向贮液槽中加入170mL RL-233参比油,并记录油的体积。调节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的位置,使油从贮液槽的出口慢慢通过泵的吸入口流到泵里,当油腔放气阀有油渗出时,关闭放气阀。用手按压胶管,使油路中的气体排到贮液槽中接在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上。启动泵,运转几分钟直至试样全部循环并且没有悬浮的气泡。
10.2.6 关闭泵。静置20min,使玻璃器皿的挂壁试样流回到贮液槽中,排除贮液槽和泵之间的连接管内的空气。此时读取贮液槽中油样的体积数,记作V1。
10.2.7 打开雾化室底阀,使雾化室中的油流入储液槽中,静置20min后,再次读取贮液槽中油样的体积数,记作V2。则残留体积(死体积)Vres=170ml- V2。而V1- V2=雾化室体积。
10.2.8 计算试验体积,Vrun=170mL-Vres。(Vrun包括雾化室体积)
(注:本仪器出厂时已经测得死体积为30ml,雾化室体积20ml,即向量筒(贮液槽)中加入170ml油样,关紧雾化室的排放阀,试验前排除30ml+20ml后,量筒中保留120ml正式开始试验。(30+20+120=170ML)
10.3 清洗装置、调节泵冲程
10.3.1 通过排油管排出雾化室中的残留试样,通过两个三通活塞分别排出冷却器中和贮液槽中的试样于合适的容器中。安装2个分配板。
10.3.2 试样排净后,使雾化室排油管上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位置,以排净冷却器中残留的试样于废油杯中。
调节贮液槽出口处三通活塞关闭排油管,但应通过贮液槽与泵的连接管对着泵吸引方向打开。
加50mL RL-233参比油于贮液槽中。
注:10.3.2~10.3.7是分两次用60mL试样进行清洗,以清除上次校准或试验所残留的试样。在这几个步骤中,雾化室开关和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应对着流向废油杯的方向打开。
10.3.3 通过调节泵排气螺丝和手动压缩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以排净管线中的空气。
10.3.4 设定时间继电器,使泵有足够的时间将贮液槽中的试样排出。时间继电器设在1min 以上。
10.3.5 启动泵,观察贮液槽中的液面变化,当贮液槽中的试样排净,但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中仍充满试样时关闭泵。
10.3.6 第二次加入至少60mL RL-233参比油于贮液槽中,启动泵,直至贮液槽中试样排净而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中仍充满试样关闭泵。
10.3.7 试样排净后,关闭雾化室开关,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位置,使试样流经冷却器后进入贮液槽中。
10.3.8 从贮液槽中取出温度传感器。
注:温度传感器会影响贮液槽体积的准确测量,因此当对试样体积有准确测量要求时,应将其取出。
10.3.9 加入至少170mL的RL-233参比油于贮液槽中。
10.3.10 关闭雾化室开关,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试样流经冷却器进入贮液槽中。
注:在第三次清洗及后续的试验过程中,雾化室的排油管开关应始终关闭。
10.3.11 通过手动压缩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或调节泵排气螺丝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泵启动后试样能够储存在冷却器中,以便记录流速。
所有试验都要用温热的柴油泵启动。为此,在每次试验前,仪器在试验条件下至少运转30min。在此期间,校验流速,并调整到170±5 ml/min。面对泵的右侧端面,顺时针调节油门,流量变小(进口泵)。
接用时间继电器控制泵的开停。其目的就是要将170±5 ml油样以将170±5 ml/min的流速剪切30个循环。
10.4 预热
用RL-233参比油校准前要求有30min的预热操作,设置时间继电器在30min内关闭机器,然后启动泵。
注:预热过程只在当天的第一次校准时要求。
10.5 排出残留试样
打开雾化室开关排出前次试验的试样,调节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贮液槽中的试样全部排入适当的废油杯中。试样排净后,调节三通活塞使出油口关闭,并将开口位置对着泵吸入口方向。
10.6 用RL-233参比油校准
10.6.1 确定环境温度(室温)在20℃~25℃之间。
10.6.2 加至少60mL RL-233参比油于贮液槽中。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试样通过冷却器流进废油杯中,并打开雾化室开关。启动泵直至贮液槽中试样排净但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中仍充满试样。
10.6.3 通过手动压缩泵与贮液槽间的连接管,排净管路中的空气。如需要也可调节泵排气螺丝。
10.6.4 再次向贮液槽中加至少60mL RL-233参比油,启动泵直至贮液槽中试样排净但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中仍充满试样。
10.6.5 关闭雾化室开关,调节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开口处连接泵吸入口方向,保持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的位置,以使接下来的第一个50mL RL-233参比油可以排入废油杯。
10.6.6 加入至少170mL的RL- 34参比油于贮液槽中。
10.6.7 启动泵,当贮液槽中的试样液面下降60mL时关闭泵。当试样排净后,重新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接下来的试样可直接流入贮液槽中。
10.6.8 设置冲程计数器在30min时自动关闭泵。流速为170mL/min。
10.6.9 如果需要的话,调节贮液槽中的试样体积至120 mL。
10.6.10 将温度测量装置放入贮液槽中,然后启动泵。
10.6.11 在经过10min后,调节冷凝水的流速使试样温度保持在30℃~35℃之间,温度在贮液槽的出油口处测量。在温度稳定之前大约需要10min的试验时间。
10.6.12 在大约10个循环的试验后,记录压力表压力读数,对甘油压力表读至0.1 Mpa。
10.6.12.1 压力测量装置必须不定期的进行压力测量以保证其准确性。
10.6.13 在经过30个循环后,泵停止,打开雾化室开关,让试样流入废油杯中。开启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放掉最初的10mL~15mL试样以冲冼出油管,然后将余下的试样接入样品杯中。当试样排净后,关闭三通活塞。
10.6.14 取出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探头。
10.6.15 用GB/T 265方法测量剪切前RL-233参比油在100℃的运动粘度,同时测量10.6.13条中剪切后RL -34参比油在100℃的运动粘度。在进行运动粘度的测量时要选用同一支粘度计。
10.6.16 用式(1)计算粘度损失值VL(mm2/s):
VL=Vu-Vs ………………………………………………… (1)
式中:
Vu——剪切前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mm2/s;
Vs——剪切后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mm2/s。
10.6.17 RL-233参比油的VL应该在2.75mm2/s~2.85mm2/s之间(在经过10min的试验后,压力表的读数应该在13.0MPa~18.0MPa之间)。得到合格的试验结果后,10.6.12中记录的压力将作为试验的校准压力。
10.6.18 当10.6.12条中记录的压力表读数在13.0MPa~18.0MPa之间时,如果VL小于2.75mm2/s,升高压力表的压力,如果VL大于2.85mm2/s,则降低压力表的压力,在调节压力时,应先打开喷嘴支架的防尘盖,旋松锁紧螺母,旋转调节螺丝以调节阀系开口压力。然后旋紧锁紧螺母,安上防尘盖。喷嘴和喷嘴支架不需要从装置上缷下来。继续对RL-233参比油进行试验,至校准结果合格。
注:在整个过程中防尘盖必须拧紧,如果没有拧紧的话,则可能在喷嘴装置的外部周围出现漏油的情况,这样就会减少一些油样的机械剪切过程,进而会显著影响试验的精密度。通过压力记录器或电子压力测量装置可监测到此种情况,因为若出现漏油情况,当试样通过喷嘴时,压力会明显下降。
10.6.19 当VL大于2.85mm2/s,而且压力仅为13.0 MPa时,可采用全配方的发动机油作为磨合油对喷嘴进行磨合。时间继电器可调至最低为8h的试验时间来代替30min。然后再用RL-233参比油进行试验,从10.5条开始。继续进行预处理,测量新喷嘴,直至达到了10.6.17条中的校准要求。
注:合适的磨合油包括全配方的15W-40重负荷发动机油。
10.6.20 当VL小于2.75mm2/s,而且压力已达18.0 MPa时,应更换喷嘴,并重新进行校准程序。
注:在对新喷嘴进行校准前,建议先用磨合油进行最少4h的磨合。
必要时可更换部分试验部件(例如喷嘴、棒形过滤器或者双活塞喷油泵等)。在采用新喷嘴时,每个新的喷嘴都要预先用参比油运转4h。如果参比油的100℃运动粘度下降值在上述规定范围内,试验工作就可以进行。否则,重新选择喷嘴或者继续磨这个喷嘴,直到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喷嘴能够使用为止。
新的喷嘴间隙小,剪切能力强,用参比油RL-233在100℃时运动粘度下降值大于2.85mm2/s,该喷嘴不能用,此时需要用运动粘度20 mm2/s左右的油工作一段时间。
喷嘴用一段时间后,间隙变大,剪切能力变弱,用参比油RL-233在100℃时运动粘度下降值小于2.75mm2/s时,应加大喷嘴喷油压力,使该喷嘴剪切能力变强,当压力调到18.0Mpa, 运动粘度下降值小于2.75mm2/s时该喷嘴就不能再用。
10.7校准周期:
校准应该与待测试样在同一天,并在待测试样检测前进行。仪器进行420个循环试验或校准七天之后,必须用RL-233参比油重新校准。
11 试验步骤
11.1 调节试样流速:打开雾化室开关,排净前次试验的试样。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试样排入合适的废油杯中。然后调节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关闭排油管,连接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
11.1.1 加入至少60 mL试样于贮液槽中。
11.1.2 通过手动调节排净连接泵与贮液槽的软管内的空气。如需要也可调节泵排气螺丝。
11.1.3 启动泵,直至贮液槽中试样排净,但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中仍充满试样。
11.1.4 再次加至少60mL试样于贮液槽中,启动泵,直至贮液槽中试样再次排净,但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中仍充满试样。
11.1.5 当试样完全排净后,关闭雾化室开关,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试样能够流经冷却器后进入贮液槽中。
11.1.6 加入170mL的试样于贮液槽中。
11.1.7 调节泵排气螺丝和手动压缩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排净管路中的空气。
11.1.8 设置时间继电器在30s,启动泵,让试样进行循环,直至时间继电器自动关闭机器。
11.1.9 通过排出多余的试样或补加试样(如果需要的话)调节贮液槽中的液面至Vrun。
11.1.10 设置时间继电器在30s。
11.1.11 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试样在泵启动以后能够储存在冷却器中。
11.1.12 启动泵,当泵停下时,用Vrun减去当时贮液槽中的试样体积。
11.1.13 当差值在85±2.5mL范围内时,继续进行11.2条。
11.1.14 如果贮液槽中试样的体积与Vrun之差不在85±2.5mL之内时,通过泵流速调节螺丝来调节泵冲程,将冷却器中的试样排进贮液槽中,从11.1.6重新开始。
11.2 排出试样:使雾化室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将冷却器中的试样排进废油杯中,然后重新设置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试样能够流进贮液槽中。然后调节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将试样排入废油杯中。
11.2.1 试样测定:重新设置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开口方向和与泵吸入口连接管相连接。使雾化室开关保持关闭状态。重新设置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第一个60mL试样能排入废油杯中。
11.2.2 加入至少170mL试样于贮液槽中。
11.2.3 通过手动压缩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以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如需要也可调节泵排气螺丝。
11.2.4 启动泵,当贮液槽中的液面下降60 mL时,关闭泵。当试样排净后,重新调节冷却器出口处的三通活塞,使接下来的试样能直接流入贮液槽中。
11.2.5 设置时间继电器在30min时自动关闭机器。
11.2.6 调节贮液槽中试样的体积至110mL。
11.2.7 将温度传感器放入贮液槽中。
11.2.8 启动泵。
11.2.9 在第一个10min内,调节冷却水温度以控制试样在贮液槽出油口处的温度在30℃~35℃之间。
注:此时没有必要记录压力表的显示压力,因为显示压力可能与前次校准所记录的压力值不同。
11.2.10 经过30个循环试验,泵停止后,打开雾化室开关并将试样排入废油杯中;调节贮液槽出口处的三通活塞,将最初流出的10mL~15mL试样作为废油排掉以冲洗排油管;再将余下的试样接入样品杯中,并取出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
11.2.11 用GB/T 265测定剪切前及剪切后的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
12 计算
12.1 计算剪切试样的粘度损失百分数(PVL)公式如下:
式中:Vu——剪切前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mm2/s;
Vs——剪切后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mm2/s。
13 报告
报告至少应包括如下信息:
13.1 校准压力,MPa;
13.2 剪切前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mm2/s;
13.3 剪切后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mm2/s;
13.4 由12.1条中计算的粘度损失百分数(PVL)。
14 精密度和误差
14.1 精密度
按下述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14.1.1 重复性,r
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重复测定,得到的两个连续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1.05%。
14.1.2 再现性,R
由不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对同一试样进行测定,所得的两个独立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2.68%。
14.2 误差 所有试验结果都是相对于参比油测定的,所以本标准未确定偏差。
注意事项
1、保持仪器整洁,防止酸、碱、油污染,特别要注意电控部分不要进水受潮。冷却水箱不能缺水。
2、接好地线,保证安全。
3、仪器出现故障时,请专业维修人员检修,切勿乱拆。本仪器保修一年。
4、油样试验前必须过滤,不能存在机械杂质。否则容易堵塞过滤器,过滤器堵塞压力会偏高,这时需要更换过滤器。否侧压力表的压力会增大,顶坏压力表。试验结束后关紧压力表的开关,下次试验开始后再缓慢扭开开关,避免压力表受过大的冲击。
5、三通栓的位置要仔细调整,否则影响油的流量。
量筒处的三通栓在试验时,要开到最大,防止进油量过小,管路混入空气,油起沫。
冷凝器处的三通栓在试验时,要开到合适位置,使油流量大于170ml /min能流到量筒里,而量筒的有油还不起泡。
仪器维护
高压管线清洗
从过滤器入口处拆下喷油总成,将高压管出口用乳胶管连接到合适的容器。将清净的柴油注入贮液槽,开启测试按钮,将贮液槽内的柴油全部排净,重复多次,直至高压管喷出的柴油无杂质为止。清洗后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将油路的柴油吹干。以免污染试验油样。
喷油总成清洗
拆卸次序﹥﹥﹥拆下溢油管紧固螺丝(13)﹥﹥保护套(15)﹥﹥松开压力锁定螺母(16)﹥﹥逆时针松动压力调节螺杆(17),直到弹簧(10)无压力﹥﹥再拆下压力调节紧固螺套(11)﹥﹥然后拆下喷嘴紧固螺套(3)﹥﹥拆下过滤器外套(8)。将拆下的散件用柴油充分清洗后,按喷油总成示意图重新安装。
整机调整;
1将喷油总成安装到仪器,旋紧总成紧固螺套(5)。
2连接高压管至过滤器(8)下端进油口。
3松动压力调节螺杆(17),使喷嘴的开启压力最小。
4向贮液槽注入试验用的润滑油,每次至少为60mL。
5将冷却器下的玻璃三通开到合适的位置,使剪切过的油从冷却器右侧出口流到废液烧杯里。
6开启测试按钮,将贮液槽内的润滑油全部排净,重复三次。顶出柴油或上次的试样油,达到冲洗管路的目的。(注意:注入系统内的润滑油不可重复使用)。
7将冷却器下的玻璃三通开到合适的位置,使剪切过的油从冷却器的下出口流到贮液槽里。
8然后注入200mL润滑油循环3分钟,拆下电机和喷油泵之间的保护罩,面向泵的联结轴端,用手逆时针转动联轴器(盘车),观察压力表,仔细调整压力调节紧固螺杆(17),使喷油压力达到13-18±0.35Mpa。调整好后将压力锁定螺母(16)锁紧,安装保护套(15),安装溢油管(12),锁紧溢油管紧固螺丝(13)。
9 调节泵右侧的流量调节旋扭,进口泵(BOSCH)面对泵的右侧端面,顺时针调节流量变小。
国产泵面对泵的右侧端面,顺时针调节流量变大。将流量调节到170ml/min,保证1分钟将170ml油剪切1个循环。这样剪切油样时,时间继电器设定为30min即可。
10 如果是新的喷嘴,需要用粘度20左右的含聚合物油剪切4到8小时,每2小时换油1次,换油后用标准油校验1次仪器,如果RL-233/13的粘度值下降在2.75-2.85范围内, 仪器校准完毕。如果粘度值下降低于2.75,则应调高工作压力直到18 Mpa 。如果粘度值下降高于2.85,则应降低工作压力直到13 Mpa。还调不出来,更换喷嘴。
11 排空贮液槽,注入新的被试验的润滑油,进行总体积为170 ml(包括剩下排不完的体积)的剪切试验。

附 录 A
柴油喷嘴剪切安定性试验仪
(规范性附录)
单位:毫米
1-喷嘴 2-雾化室 3-雾化室出口 4-分配板 5-冷却器
6-冷却器出口的三通活塞 7-贮液槽 8-贮液槽出口的三通活塞 9-支架
10-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 11-双活塞式喷射泵 12-泵速调节螺丝 13-电动机
14-泵排气螺丝 15-冲程式计数器 16-从泵到喷射器的耐高压管线
17-过剩液体的回流管线 18-压力传感装置